1. 918博天堂

      您所处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新规出台变局之下,酱酒企业如何驭势而动?

      2022-12-08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从今年年初,贵州省省长李炳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保护区立法”;

      到12月1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通过并予以公布。

      一部条例的诞生,贯穿2022年始终。

      赤水河上的美酒河摩崖石布

      见证了酱酒产业从野蛮生长回归到理性的发展变化,似乎也在思考着身处行业冷暖中的酱酒企业的迷茫与困惑,回应着它们以产能扩张、实现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雄心壮志。

      而更重要的是,它给出回应与回答的同时,也在守护着酱酒企业、乃至贵州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存根基。

       

      01

      酱酒产业的乱象之苦,“条例”带来了解决良药

       

      第二章  第九条

      建立省级指导、市级统筹、县级负责的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区保护规划责任落实体系,对茅台酒地理标志区、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仁怀集聚区、习水集聚区以及赤水河流域其他适宜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区域实行分区保护,推动分类治理,加强产区规划管控。

       

      近年来,“酱酒热”风潮愈吹愈烈,赤水河流域主要的酱酒产区也经历了一轮自发、无序的产业扩张,经济产值急剧增长的同时,企业数量也是快速增多。

      不过,光鲜的数字,难掩酱酒产区的痛楚:那些闻风涌入赤水河畔的新酒企中,大都既无资质、又不具规模,只顾跟风追求利润,全然不顾品质和长远发展。这种做法,带来了劣质酒横行和肆意贴牌等诸多乱象,不仅损害了贵州酱酒的行业口碑,也对酱酒企业赖以生存的赤水河造成了严重污染。

      如何根治盲目开发造成的行业乱象?这部“条例”给出了解药:对主要酱酒产区的“低小弱散”企业进行整改与治理,对赤水河流域酱酒酿造区域,实行分区保护,推动分类治理,加强产区规划管控。

      赤水河畔的茅台镇

      在此方面,仁怀市近两年的白酒产业综合治理工作,引发行业关注。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初,仁怀市178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1779家白酒生产企业,而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酒企有346家,拥有小作坊登记许可证的酒企有915家,无证无登记许可的有266家。

      大量无序扩张的酒厂、小作坊,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仁怀市的生态破坏,一度引起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关注。

      2021年8月,仁怀市开启大规模白酒产业综合治理工作;同年9月,仁怀市印发《仁怀市白酒产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取缔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不达标的白酒生产企业,实现白酒企业从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截至今年5月,仁怀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仁怀已清理、整治、退出、关停白酒企业(作坊)622家,完成“四改”企业799家,关停和改造企业总计1421家,约占总数的86.5%,有效扭转了当地酱酒行业的乱象。

       

      02

      产能扩军,酱酒企业“排位赛”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第十三条

      赤水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酱香型白酒产业布局,支持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兼并重组。

      产区保护控制范围内主要发展酱香型白酒产业及其必要的配套产业。引导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向产区内聚集,非酿造生产功能向产区外疏解,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现在(酱酒产业)前三名,918博天堂看的比较清楚,但从第四名开始918博天堂看不清楚,因为周期没到。我相信再过五年,酱酒行业的前十名、甚至前二十名也看得清楚。”

      在11月9日的“2022古蔺酒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资深酱酒专家权图对酱酒产业未来发展做出如此预测。

      这句话的背后,揭示了未来理性发展时代,酱酒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酱酒产业也会像浓香型白酒一样,逐步走向高度集中的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企业之间形成较为稳固的梯队分化。

      “条例”之中,支持赤水河流域酱酒企业依法进行兼并重组、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的举措,毫无疑问也将会进一步推动酱酒产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有媒体预测:未来,酱香产区七成以上的企业将被兼并重组和改造提升,知名酱酒企业和优势品牌可能集中在20个之内,酱酒将逐步进入“寡头”时代。

      酱酒企业重阳下沙仪式

      那么,酱酒产业新赛道上,头部酱酒企业之间的比拼,比的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酱酒产业的头部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产能

      在酱酒的江湖里,吨位决定地位。

      今年重阳下沙季,头部酱酒企业“扩产能”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热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阳下沙季,酱香头部企业的投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9.1%。《贵州日报》10月16日的报道也显示:今年以来,贵州全省白酒产业目前建成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能7.9万千升,另有13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酱酒行业的“定海神针”,茅台的产能扩张更具有标杆性意义。按照遵义市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三个10万吨”目标,五年内,茅台集团将完成茅台酒产能达10万吨、茅台系列酒产能达10万吨的目标。

      头部酱酒企业纷纷布局产能扩张,不禁让人畅想:酱酒产业的产能空间究竟有多大?资深酱酒专家权图给出的回答,是100万吨。

      若以此看来,酱酒产业新赛道未来的路还很长,酱酒企业“排位赛”也才刚刚开始。

       

      03

      酱酒企业如何践行绿色发展,“条例”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四章  第二十九条

      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按照绿色生产和污染防治规范的要求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环境污染治理。

       

      在今年11月的成都糖酒会中国酱酒消费趋势论坛上,金东投资集团董事长、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在演讲中分享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不内卷,多为行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在演讲中,吴向东以“珍酒·2012真实年份酒”简约包装的特点为例,直击酱酒行业过度包装弊症的同时,也指明了他所言的“为行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践行企业ESG理念,创新推进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正是那些“有益的事情”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这,也是“条例”对赤水河流域酱酒企业明确提出的要求。并且,针对酱酒企业如何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条例”明章正典地给出了答案。

      茅台镇国酒文化主题展演馆

      (1)节水优先:企业使用先进节约用水技术、工艺和设备,采取循环用水、综合利用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用料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窖泥、窖石等用料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促进循环利用。

      (3)降耗减排:鼓励企业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快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清洁高效的生产设备,推进企业绿色发展。

      (4)废水治理:监督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白酒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窖底、接酒池渗漏及冷却水等污染。

      (5)废弃物再利用:企业应当开展酒糟、窖泥尾料、污泥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从用水、用料资源的循环利用,到清洁、高效的技术与设备更迭,再到废水、废糟的综合利用,“条例”给出的这份答案,几乎事无巨细。

      对于酱酒企业而言,条例”中的每一个“当为与不当为”都是无可推卸的责任与挑战

      它们生于赤水河畔,眼前的一切成就、光辉和荣誉,都源自于这条河流的慷慨馈赠,未来的所有梦想、雄心与蓝图,也同样依赖于此。

      也正因此,“保护赤水河,也是守住酱酒企业、乃至贵州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存根基。”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赵闯成

      审核:刘菁、杨晶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900号